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习近平强调,广西要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近几天,我国华北、黄淮等地区普遍出现中到大雪,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我市强农惠农资金大幅增加

14日至15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和自治区政府主席蓝天立陪同下,先后到南宁、来宾等地,深入对外开放项目、社区、农村、企业等进行调研。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发挥自身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要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提高江铁海多式联运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12月15日上午,习近平在南宁亲切接见驻南宁部队上校以上领导干部,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南宁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久久为功,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详细了解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运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等情况,结合平陆运河沙盘听取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建设汇报。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

研究低浓度、大风量、中小型VOCs排放污染治理技术,提升VOCs关键功能性吸附催化材料的效果和稳定性。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和机动车排放召回制度,强化对年检机构的监管执法。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开展秸秆焚烧重点时段专项巡查。其他未达标城市明确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阶段目标。

完善空气质量分级预报体系,加强区域预报中心建设。重点区域城市加强机场、港口、铁路货场、物流园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公路等大气环境监测。

我市强农惠农资金大幅增加

各省级政府加强本行政区域内联防联控。对省界两侧20公里内的涉气重点行业新建项目,以及对下风向空气质量影响大的新建高架源项目,有关省份要开展环评一致性会商。鼓励省际交界地区市县积极开展联防联控,推动联合交叉执法。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氨排放控制试点。

已达标城市巩固改善空气质量。逐步淘汰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发生炉。研究制定移动源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研究畜禽养殖场氨气等臭气治理措施,鼓励生猪、鸡等圈舍封闭管理,支持粪污输送、存储及处理设施封闭,加强废气收集和处理。

(三十三)完善价格税费激励约束机制。(十二)实施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

我市强农惠农资金大幅增加

严格控制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建设项目,提高低(无)VOCs含量产品比重。加快热力管网建设,依托电厂、大型工业企业开展远距离供热示范,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

推动企业安装工况监控、用电(用能)监控、视频监控等。(三十)加强决策科技支撑。加强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力度。国家统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继续发挥长三角地区协作机制、汾渭平原协作机制作用。对支撑电力稳定供应、电网安全运行、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的煤电项目及其用煤量应予以合理保障。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0%和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费量实现负增长,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

九、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三十一)推动法律法规制修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

2020年PM2.5浓度低于40微克/立方米的未达标城市十四五期间实现达标。多措并举治理环保领域低价低质中标乱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企业依法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环保信息。减少城镇燃气输配气层级,合理制定并严格监管输配气价格,建立健全终端销售价格与采购价格联动机制,落实好清洁取暖气价政策。

七、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 (二十五)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有序引导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城市大型煤炭、矿石等干散货码头物料堆场基本完成抑尘设施建设和物料输送系统封闭改造。

鼓励各地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三十六)严格监督考核。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逐步淘汰步进式烧结机和球团竖炉以及半封闭式硅锰合金、镍铁、高碳铬铁、高碳锰铁电炉。

(十三)持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按要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评价,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

室外构筑物防护和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推广使用低(无)VOCs含量涂料。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十九)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区域不再新增燃料类煤气发生炉,新改扩建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熔化炉原则上采用清洁低碳能源。

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桥电使用率达到95%以上。(十一)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

八、加强能力建设,严格执法监督 (二十八)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研究启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

加强大气环境管理和防沙治沙国际合作。推进玻璃、石灰、矿棉、有色等行业深度治理。